2016年4月,西方媒体这样形容普京:“这大概是他从政生涯中,唯一一次公开妥协!”就在前一天,俄罗斯与极端组织谈判结束,同意释放6名战俘换回一具俄军士兵的尸体。
普京曾被《福布斯》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,他对待恐怖分子的立场一向强硬,曾言:“我们将追捕他们到天涯海角……如果在厕所中找到他们,就直接淹死在马桶里……”
这次出乎意料的“低头”行为,到底是因为什么?在这里要讲述一段悲壮的故事和一个英雄人物。
普罗霍连科生长在一个军人世家,家中的男子都有参军的经历。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,普罗霍连科从小就有当兵的觉悟。
军事学院毕业后,因为成绩优异,普罗霍连科光荣地成为了某特种部队的一名军官。
2011年,叙内战爆发,在诸多国际因素的影响下,叙国内形成了以政府军、反对派武装和极端组织“三足鼎立”的割据局面。
随着外国军事力量的干预,巴沙尔政府军节节败退,这显然不符合俄罗斯的长久利益。
于是,在巴沙尔向普京求助后,大量的俄罗斯士兵出现在叙国内战场上,普罗霍连科就是其中的一员。
一年前,普罗霍连科刚刚结婚。为了不让怀孕的妻子担心,他笑着安慰妻子,自己只是到高加索执行任务,很快就会回家。
随着俄军事力量的投入,战争胜负的局面很快扭转,叙政府军取得节节胜利,而极端武装却在不断收缩防线。
2016年3月,争夺战略重镇巴尔米拉的战斗打响了。
为了减少地面部队的伤亡,俄军准备提前对集结的极端武装予以空中打击。如果能定点清除敌方头目或敌军指挥部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
25岁的普罗霍连科中尉临危受命,担负了为战机轰炸地面引导的任务。
要深入敌后,快速找到敌方老巢,就要隐蔽前往。为了减少被敌人发现的风险,普罗霍连科决定轻装上阵,孤身前往。
在小心潜入后,普罗霍连科搜索了整整5天,终于在塔德莫尔村附近发现了大量武装人员的踪迹。
为了确认是否是敌军指挥部,普罗霍连科抵近侦察,随即给指挥部发去了精确定位。
之后不久,2架苏25“蛙足”攻击机实施了第一次空对地轰炸。数十名武装人员死在空袭之下,可反应过来的敌人,也发现了普罗霍连科的躲藏位置。
第一时间,普罗霍连科就把自己的险情向指挥部作了汇报。而他得到的回复是,再坚守一刻钟,援军马上就会赶到。
然而,时间不等人,普罗霍连科被大批敌人给包围了。
“报告长官,我被上百人围攻,我正在还击……我出不去了,请转告我的父母、妻儿,我是为国捐躯,我永远爱他们!永别了!”
激烈的枪炮声传回到指挥部,所有人心头都有了不祥的预感。
“敌人太多了,他们离我很近了,我请求火力覆盖我所在的位置。”
“原地坚守,救援马上就到!”
“长官,我等不到了,请允许我有尊严地牺牲,我不想被敌人羞辱……恳请长官批准我最后的请求。”
长官沉默了一会儿,艰难地做出对普罗霍连科所处区域进行了火力覆盖的命令,随着连续不断的爆炸声响起,普罗霍连科与周围的敌人同归黄泉。
就这样,一个英勇的战士,牺牲在了异国他乡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他的遗体还是落到了极端组织手中。
普罗霍连科的事迹传回了俄罗斯国内,举国震动!广大民众纷纷要求:一定要将英雄的遗体运回国内,必须给他一个隆重而荣誉的葬礼!
从发生在俄罗斯的多起人质事件来看,普京在对待极端分子时杀伐果断,绝不和恐怖分子妥协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。
当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普京绝不会跟极端组织谈判时,他却下达命令:让国防部参与谈判的官员不惜一切代价,务必把英雄的遗体运回家!
为此,一个由国防部、外交部、安全局等多部门精英人员构成的谈判小组,立即投入到谈判工作中。
然而,极端组织提出的要求非常苛刻,他们“狮子大开口”的态度,使得谈判的进程非常艰难。
而在俄罗斯国内,谈判的结果却牵动着无数国民的心。不能让英雄的家人再失望、悲伤,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让普罗霍连科回家,成为谈判小组成员的共识。
一个月之后,经过再三讨价还价,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。俄罗斯立即释放6名战俘,换回了英雄的遗体。
就这样,俄罗斯为普罗霍连科举办了国葬,普京亲自为他主持了遗体告别仪式,无数国民为之送葬落泪。在英雄的家乡,人们甚至还为他立起了纪念碑。
曾有人做过一项调查,询问俄军士兵为何甘愿沙场赴死,他们坚定地回答:我相信,祖国会照顾好我的家人;战友们会为我报仇;我的遗体一定会被送回家乡。
郁达夫曾说: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;而拥有英雄,却不能爱戴和拥护他们,这个民族更可悲!
英雄不分国界!普罗霍连科的故事传到国内后,他也被称为“俄罗斯的王成”。
在对待英雄的遗体上,中国和俄罗斯也有着相同的态度。最近6年时间里,已有7批超过700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被接回祖国妥善安葬。
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是崇尚英雄的,祖国和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!
普京普罗俄罗斯霍连科遗体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